当前位置:主页 > 耀世娱乐资讯 >
独家策划香港导演北漂记解密这群“流量大剧”背后的制造者
时间:2024-03-14 03:37 点击次数:194

  《幻城》《女医明妃传》《微微一笑很倾城》等多部流量收割剧背后有着一群香港导演,为什么近些年来香港导演鱼贯进入内地市场?题材集中于偶像古装是主动选择还是被选择?不同的文化土壤和产业环境下,国产剧应如何走向更深层次的融合与发展?

  那是在1979年,整个中国刚刚结束十年浩劫,思想文化尚处苏醒期,彼时还是TVB导演的赖水清来到大陆,准备拍摄一部少林题材武侠片,却因审查部门担心涉及宗教问题,最终未能成行。

  三十多年过去了,如今赖水清早已把大陆当做了事业重心,不仅近些年执导的作品《重耳传》《鹿鼎记》《天涯明月刀》《非缘勿扰》等都是内地剧,而且举家迁到了上海,香港反倒成了他一年只回去几次的“他乡”。

  事实上,赖水清从业轨迹的嬗变,正在成为一批香港电视剧导演的缩影。根据“看电视”《2016年电视剧行业年检报告》统计,2016年仅湖南、浙江等六家一线卫视播放的电视剧中,就有20余部是香港导演执导。

  《幻城》《青云志》《微微一笑很倾城》《老九门》《女医明妃传》《锦绣未央》《旋风十一人》,一部部瓜分市场份额的“流量大剧”背后,都站着香港导演的身影,而“北上”拍剧的林玉芬、李国立、梁胜权、李慧珠、成志超、吴锦源等导演,也已成为内地影视资本的宠儿,炙手可热。

  香港导演鱼贯进入内地市场,并非仅为国内电视剧产量徒增数字的荣光。他们成长于迥异大陆的文化土壤和产业环境,也为国产剧打上“异己”式的痕迹。时值香港回归20周年,回望梳理近些年香港电视剧导演的北上历程,也可以为陆港两地文化产业互动找寻印证。

  林玉芬是北上拍剧导演中的佼佼者,从《步步惊心》《花千骨》《微微一笑很倾城》到今年初的《三生三世十里桃花》,再至时下正播出的《醉玲珑》,林玉芬在内地执导的电视剧已成流量“收割机”。

  与其他香港导演相比,林玉芬与内地的缘分更有渊源。1986年,怀揣戏剧梦想的香港女生林玉芬考入中央戏剧学院导演系,成为该系首位港籍学生。在北京生活三年后,1989年林玉芬本科毕业回到香港TVB,开始了导演生涯,先后拍出《刑事侦缉档案》《真情》等经典剧目。

  尽管与内地前缘已定,但重回大陆拍剧却在计划之外。“其实有点误打误撞”,林玉芬告诉“看电视”(ID:TVwatching),1997年香港面临经济危机,TVB开始裁掉一些女导演,包括她的好朋友也被裁掉,对此感到愤愤不平的林玉芬也主动递交了辞呈。

  正当不知道下一步去向何处时,林玉芬接到了正在内地拍戏的恩师李国立的电话,问她有没有兴趣来内地拍戏,没有太多利益权衡,林玉芬果断放弃在香港的舒适生活,开启了内地事业。

  大多数香港导演的北上,则不像林玉芬这般机缘巧合,而更多是在香港电视业日渐式微和内地市场陡然崛起后的必然抉择。

  在香港这个拥有700万人口的城市中,影视行业天花板清晰可见。近些年香港电视业近乎陷入了集体瓶颈期,仅从2016年来看,4月亚视停播,12月华娱卫视停播,12月TVB发出近三十年来的第一次盈利警告,2017年开年,TVB也经历了传奇集团收购的“闹剧”,一系列动荡背后,香港电视业的江河日下是不争事实。

  与此同时,内地电视业却显示出了勃勃生机。在电视剧生产中,中国已经成为全球电视剧产量最多的国家,数据显示,从2003年—2015年间,中国电视剧年产量都是500部左右,剧集数量从2003年的10381集稳步上升到2015年的16540集,巨大的产业吞吐量,对于优秀制作人的需求也异常渴望,内地制作公司纷纷向香港制作人抛去橄榄枝,带动了香港电视剧导演的北上。

  早年在中戏生活学习的经历,给林玉芬重回内地拍戏提供了独特优势,“因为我在中戏读过书,我了解国情,我对国内生活是完全明白清楚的。”因文化差异可能出现的水土不服,并未发生在林玉芬身上。

  但更多北上拍戏的香港导演都经历了一个磨合阶段。赖水清对“看电视”(ID:TVwatching)透露,他在1990年前后来内地拍剧时有点难以适应,当时内地工作人员对电视剧的拍摄不是很熟悉,依然沿袭着电影的做法,比如香港电视剧拍摄都是以场次计算,而内地则是以镜头划分,如果没有分镜头脚本就很难开展工作,“而且那时工作人员都是体制内的,习惯了国营制片厂的工作节奏,很难适应私人企业的拍摄模式。”

  如今,内地影视产业迅猛发展,已经走入了工业化正轨,北上拍剧的香港导演无须再为制作费神,却需要在题材选择上花更多时间磨合。赖水清告诉“看电视”(ID:TVwatching),在香港拍摄电视剧,题材选择的自由度更大一些,但内地在政策上对很多题材都有限制,比如灵异、警匪等,因此,来到内地的香港导演都需要学会知晓哪些题材不能触碰。

  除了政策因素外,内地投资人和制作公司在潜意识中,也给香港电视剧导演擅长的题材分了类。目前,北上的香港导演不少,但其作品题材却基本集中于古装、偶像、武侠等类型,媒体也屡屡用“古装、偶像被港台导演承包”的说法来描述这种现象。

  但在赖水清看来,这其实是被投资人选择的结果,“很多来内地的导演自身对题材选择并不狭隘,我们在香港时,时装、言情、刑侦、恐怖各种题材都拍过,没有限制,但内地喜欢归类。”赖水清表示,当被投资人归类后,提供给导演的逐渐就是某类固定的题材,自身就很难有开拓新题材的机会和空间。

  “(做什么题材)其实不是我计划出来的,很多是公司找我,他们说是这个故事,我说好吧。”林玉芬也对“看电视”(ID:TVwatching)表达了相似的看法,事实上,在TVB时期,林玉芬最负盛名的是刑侦题材剧《刑事侦缉档案》,但如今内地投资人更倾向于找到她拍古装剧。

  应当承认,香港导演的“北上”潮给内地电视剧制作带来了诸多积极影响。香港导演熟练的工种,规范化的操作,助推了国内影视工业制作体系的建立。尤其在偶像、武侠等类型剧的开拓上,香港导演更成熟的视角和手法,也带动了内地此类剧集的发展。

  但同样不能否认的是,较之内地导演,香港导演制作的电视剧娱乐性和商业化气息更浓,更追求电视剧作为文化产品的消费属性,这与内地观众向来被灌注的“文以载道”思维多少有些背离,因此,很多香港导演的作品也不可避免的引发了一些争议。

  对于陆港两地电视剧创作理念的分野,TVB戏剧制作总监梁家树认为,香港电视剧策划和生产理念集中到一点就是其“类型定位”,类型定位基本出发点是受众的心理诉求,不管心理诉求发生怎样的变化,对香港电视剧而言,一直不变的就是“娱乐”。

  “无论是古装片、时装剧、警务剧还是家庭伦理剧,都会穿插带有娱乐味的情节,香港观众不喜欢‘沉重’,所以香港电视剧的定位就是娱乐至上。”而在梁家树看来,大陆的电视剧首推要有宣教意识,要通过电视剧反映国家政策或者现实社会的热点、焦点,或者借古喻今,总之要有“教育意义”。

  在此背景下,北上的香港导演的作品常常要接受这方面的挑剔。赖水清告诉“看电视”(ID:TVwatching),之前他的一些电视剧播完后,发现不少年轻人在网上吐槽,这是他在香港没有见到过的,“在香港,观众就是把看电视当成娱乐,喜欢就看看,不喜欢就不看,很少会有抱怨的声音,毕竟这是免费的娱乐形式。”

  不过,赖水清也认为,除却一些纯粹的情绪发泄,在年轻人的吐槽声中也还是有一些有见地的看法,对于这样的声音他始终是欢迎的。

  事实上,无论是成长于片场的香港导演对电视剧商业属性的重视,还是内地“学院派”导演倾向的作品意识,都是目前国产剧发展不可或缺的两翼。因此,两地导演打破观念壁垒走向更深层次融合,在对话交流中寻找电视剧艺术和娱乐的平衡,这对国产剧发展将意义深远。

Copyright © 2028 耀世娱乐注册 TXT地图 HTML地图 XML地图